第(2/3)页 武举的开创者是武则天,朱厚烈不否认武则天这个女帝王的厉害,但是在军事方面,武则天她真的不懂。一个合格的将军并不是考出来的,除了少数的军事天才,大多数武将和名将都是在军队里磨炼出来的。 不经历实战,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,而且从武举出来的武将如果空降到一支军队当指挥,未必能够将这一支军队管理和统帅好。历史上诸多名将,真正属于武举出身的名将也就郭子仪一人,而他即使出身武举但也在军队里摸爬滚打几十年。 比起武举,朱厚烈倒是认为建立一个武学院更加有益,一个直属于中央的武校武学院,可比武举更能为国家培养人才。 “还有呢?”朱厚烈又问道。 “这……”刚刚还滔滔不绝地李世民却卡壳了。 “怎么,难道李兄没有这个气量吗?”朱厚烈嘴角露出一丝讥讽,特意激将道。 “婉晶,你和我去隔壁的包间。”祝玉妍突然起身道,“这里就交给他们两人了。” “我……”单婉晶看了一眼陷入犹豫中的李世民,点了点头。 伊人已走,香味仍存,朱厚烈摸了摸自己的鼻子,再次问道:“人已经走了,世民兄还不敢说吗?” “要想改善科举制度,让其成为真正的国家抡才大典制度,最重要的一条当是允许士子投牒自试,废除天下名士的推荐之权,不然不管考什么都无济于事!”李世民心一横,将心中的想法吐了出来。 但是这一点却是和天下所有门阀战斗,作为一个门阀的一份子,李世民当然知道这些门阀的恐怖。就像独占岭南的土皇帝宋阀,虽然他们仍在养望观势,但是只要宋缺出山城,那么不说别的,除了巴蜀之外的南方都要落入宋家之手。到了哪个时候,很容易又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。 可是,如果不废除这些门阀的特权,那么整个天下都会固化,即使是再好的制度也回被他们玩坏,九品中正制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。当时因为察举制的缘故,地方门阀相互推荐,让察举名存实亡,而九品中正制,就是把给人评品选才的权利收到中央,由中央派人去选才。 可当这些为朝廷选才的中正官被高门大阀把持,甚至选才的标准也按照他们所想之后,这一选才制度就变成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。 第(2/3)页